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思陵录上之一(起丁未八月庚寅,止戊申二月丙申。)1171年8月2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二、《杂著述》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淳熙十四年丁未八月庚午朔
庚寅,驾过德寿宫太上皇后生辰也。
癸巳后殿进呈毕,奏旬日阴晦,二十一日太上皇后生辰顿晴,次日复雨,圣孝昭格,光尧心甚喜。
上曰:「太上极善将摄,昨坐至未时都不觉倦。
近全不饮酒,坐间共饮了两盏许,食物皆如旧。
晡时即入寝阁,更无一事,五更便起,天下大幸」。
予奏:「万寿无疆,诚国家之大庆。
又闻多服疏导药,异禀如此」。
上曰:「服牵牛丸四十粒,他人如何可及」。
九月己亥朔
癸卯太上皇进早膳间微中风。
乙巳,驾过德寿宫问疾。
己酉后殿进呈毕,奏问太上皇帝圣体,闻已向安。
上曰:「前数日甚可惧,两日已向安。
宫中医官只下附子之类。
此中遣王泾、马希古去,知是风痰,却下凉药,遂见效,今犹饮冰水」。
甲寅,常朝奏事毕,问太上圣体。
上曰:「较可三二分,语音亦出。
缘脉盛,专服牛黄等凉药」。
众人皆云恐难专用凉剂。
上曰:「只为年高」。
予问饮食如何,上曰:「自然减」。
三省退,上语留枢密云:「本欲过宫问候,太上却再三止其来」。
己未后殿起居奏事讫,从驾过德寿宫
庚申,开启会庆节,皇后德寿宫
闻自初十日太上用王泾、马希古之后,本宫医官刘确、管范、张霖、李之美等四人皆不得入,至是复用确等。
犹欲用巴豆之类,已而复止用
辛酉,闻王泾、马希古犹以大黄、芒硝、牵牛等药供进太上。
刘确等争之,不从。
壬戌,止令刘确等就德寿宫指挥
乙丑后殿奏事毕,问太上圣体。
上曰:「依旧脉盛,胸中烦躁。
夜来脏腑略有结粪,见服大黄下袪风丹」。
予问饮食如何,上曰:「大段减」。
予曰:「如此则岂可专泥凉剂冰损脾胃?
尊年岂应如此」?
上曰:「便是」。
丙寅后殿起居奏事毕,从驾过德寿宫
十月戊辰朔
己巳后殿坐,奏事毕,问:「太上闻向安,果否」?
上曰:「两日稍安,脉已低平」。
予奏:「不宜服凉剂,止可用温平药调理。
所谓烦躁,恐是气虚耳」。
上曰:「须留阳气几分在内」。
因叹近世医卜皆无其人。
辛未,常朝奏事毕,上顾予曰:「太上饮食全减,如合祈祷,可理会」。
予奏:「初不知如此,自合以次施行,容来早进呈。
但闻医官多不以实奏,更须审定,如凉剂何可服」?
上曰:「已令罢凉药」。
既到堂,予语诸公:「适来上说德寿必是病势变动,亦窃闻夜来大段昏沉。
脏腑既利,又全不入食。
祷祠固当行,须合肆赦。
万一后时,谁任其责」?
乃自草赦文而以稿进,并乞留中酌度迟速。
晡时遂批出:「可并依此施行」。
其亲劄案牍予皆收留,牒下礼、刑部三鼓矣。
壬申后殿呈差官分祷天地、宗庙、社稷、宫庙等处。
上曰:「此故事否」?
予奏并按典故。
又宣谕:「昨日一面理会德音甚当」。
予奏:「此不敢缓,所以不俟奏禀径拟进」。
太常卿少二日因呈孟享前导官权差王渥,予奏不可阙官。
上初议移察官冷世光为之。
既而世光除殿中,至是复问谁可为太常
予奏:「论学问该洽无如尤袤,亦尝议定。
但其人物短小,众人恐前导时不轩昂」。
上曰:「此不须管,顾学问如何耳,堪其任则用之」。
予因奏秘书省亦是要讨论典礼,见阙长贰,欲一并除人。
上曰:「好,欲用谁」?
予与王相同言:「杨万里其才也」。
上曰:「可」。
初,连日与左相议此两人,左相犹欲言兼权,且云家伯师心为左司曾兼权太常
窥其意盖不欲范仲艺递迁尔。
既上意顺,遂无所措词。
从驾过宫即回。
甲戌,常朝问太上圣体,上曰饮食不进。
是日申时再呼刘确等看太上脉。
确等奏云:「六脉短促,手足不温,神气昏脱,大便不固,粥药难进,当服生气粉、三建丹。
王泾、马希古自九月九日至今凡二十七日供进动利药过多,耗夺真气,今药力不与正气相接」。
内前扰扰,禁卫皆上,准备驾出。
宰执已上皆集于漏舍,闭门后退。
是夜一更三点二更二点三更一点,确等再诊御脉,四五动一止,痰涎潮塞。
进紫霞丹,粥药不能下,四支逆冷。
添差医官熊蒙、汤公材、周昭、郭仪、盛鼎、王良佐、赵友谅、陈翊、朱永寿、谢瑀,皆无所施其力矣(后据赵实供:太上自九月五日卯时十鼓在进食殿进膳了不豫,即时李才人扶持归寝阁。辰初寿圣皇后张淑妃王才人来看侍。宣本宫医官刘确张琳、管范、李之美看脉,进蝎梢汤、铁弹丸。提点具奏南内关御药等至,晚七次到宫。六日早进铁弹丸、续命汤、蝎梢汤。七日夜八日早稍定。八日申时王泾、马希古来看脉,称太上热盛,风痰大作,不宜进铁弹丸之类,宜用人参汤,进牛黄清心丸。寿圣皇后谢遣刘确等,日令希古进牛黄清心丸,昼夜大便三二十次。十八日进金箓万安丹。二十二日寿圣皇后复宣刘确等依旧进蝎梢汤。希古云痰盛面赤,不当进蝎梢汤,复进牛黄清心丸等药。二十六日午正进硼砂丸,并用大黄调袪风丹。十月一日午正又进麦门冬汤调袪风丹、牛黄清心丸。五日早进进食散温汤调消痰饼。子午正,医官汤公材等五人看脉云进凉药太多,泻得五脏不固,进丁香半夏丸、生气粉等药。是夜希古不在宫宿。七日早用米粥进生气粉、阳起石。午时六鼓大便五次,又宣刘确等用药注子进生气粉等,药不下,脉弱。八日未时七鼓脉绝。)
乙亥五鼓带御器械邓从训来两厅传宣云:驾即今过宫供侍汤药,更不还内。
令一面降指挥召草泽,所有大内行宫合差官及服制并三衙兵将巡警弹压之类宜子细理会。
予因附奏:「万一太上不讳,合差金国告哀使」。
又令附奏三事:「一、昨日已议定广西漕臣孙绍远湖北运判周颉,恐叶大廉未能便到,则广西全无监司,欲便降指挥孙绍远周颉,而令候叶大廉到任。
一、韩彦宝再乞赈粜米,本俟月半取旨,今欲更借与五万石。
一、赈粜米虽令平价,缘无钱数,莫知所从。
今欲令依时直减四分之一,将来必不亏丰储元籴之数。
又礼部太常寺申,车驾频数往来德寿宫,欲乞措置复道」。
予令邓携以进呈,若许如此,则令修内司临安府措置。
既至待漏院邓御带复来云:「三事甚好,俱已批依。
丞相思虑无不允当。
复道事不可行」。
又云:「上令宣谕丞相,凡百更赖子细理会,恐官家忧恼中多有颠错」。
是日前二刻开门,免起居,径从驾过宫,闻上已至,即与太上皇后商量将李才人、王才人并放逐便。
太上巳时已涎,上服袍带,但心头微温,申后遂上仙。
洪迈草太上遗诏。
予令添入太上皇后,宜改称皇太后
其他多与裁定,谓如「军民不用缟素」一句,乃是误随显仁遗诰,亦与削去。
诏文又云「罹此眚灾」,予谓眚灾非病也,改作「抱疾弗瘳」。
晡时举哀于殿下,进名奉慰,宿待漏院
内批差修内司聿修治梓宫。
又差知省刘庆都大主管丧事。
又批出奉皇太后圣旨,添主管丧事一员,可差甘昪
又诏令疾速入国门。
内东门司申:「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准德寿宫提点张宗尹等传太上皇帝圣旨:『才人李氏、王氏并令放逐便。
其告命四轴,并才人李氏从人红霞帔宣九道,紫霞帔、听宣各二十道,并降付内东门司』。
内才人王氏即无从人宣命,遂具奏闻。
奉圣旨,才人李氏、王氏二人告命并红霞帔马二娘等四十九人宣,并令内东门司毁抹讫,缴申赴枢密院,请受文历毁抹讫住供。
本司寻勒合干人,契勘到文状在案毁抹讫,宣、告共五十三道,随状申纳枢密院,伏乞照会收管申闻事」。
告四轴:
才人李氏告(红丝网、镀金银铎铃、红罗销、金袋全。)/齐安郡夫人(紫丝网、银铎铃、锦袋全。)/才人王氏告(红丝网、镀金银铎铃、红罗销、金袋全。)/顺政郡夫人告/(紫丝网、银铎铃、锦袋全。)宣四十九道(并可漏子全。)
红霞帔九道(马二娘、李惜奴、范巧巧、李渐好、陈来儿、李重喜、陈兴奴、孙喜、王安喜。)/紫霞帔二十道(刘安喜、马五娘、王一娘、永安、王二娘、唐福奴、倪四娘、张喜奴、蓝合儿、蓝福福、张小檀、张小春、陆小美、李六娘、赵九娘、王念六、谭强儿、谭小都、李小福、邝宝宝。)/听宣二十道/刘宝奴、刘惜儿、王换奴、王念二、马宜儿、李好奴、张伴奴、陆闰奴、张倩儿、李四奴、符眄儿、胡迎儿、李惜儿、赵兴奴、谌三儿、娄宜奴、张福儿、张美儿、李迎元冲净。)丙子,朝晡临如仪。
上遣知省刘庆祖、霍汝弼持文字一纸云:「绍兴二十九年九月二十日显仁皇后上仙,当月二十一日周麟之、苏晔充哀谢使,今便可拟姓名来」。
予曰:「莫具名点差否」?
二人云:「不须如此,上令具来」。
予语之云:「已与左相商议,方欲十一日成服就素幄面奏。
今与前日不同,只当遣告哀使。
又有一事烦附奏:于典故降诏推尊皇太后,凡百务从优礼。
又有一事:山陵必就绍兴,合差按视,覆按,乞降指挥撰陵名、哀册、谥册之类」。
既而二人复来,云:「尊皇太后,可便拟指挥来。
山陵就绍兴无可疑,只是显仁例三遣使北方」。
予曰:「显仁久在金国,太上感其津送来归,又是时往来礼数与今不同,恐难以三遣使」。
初议持礼之人,而留参欲用范仲艺,而以林㟽副之,众以为然,即进入。
至是二人携来云:「上谓仲艺人物不甚佳,不识林㟽何如。
令别择正使副使姜特立」。
遂具韦璞、王渥二姓名。
上批差韦璞、姜特立
初予欲差韦璞,王相云:「昨拟兼权少卿,上难之」。
其实未尝如此。
丁丑,朝晡临如仪。
予谓:「绍兴七年太上闻徽宗之讣未听政,前宰臣张浚等请奏事,太上谓祖宗无此故事,恐今日行之便为典礼。
等复奏:故事虽未听政,亦得进见。
今日非敢奏事,只欲一望天表。
迄不见。
今恐十一日成服,未敢奏事,只就素幄奉慰而退。
然有遣使一节合商量,莫若具奏乞差主管国信所官来,当令附奏」。
众以为允。
既而又密与王相入文字,乞依祖宗故事行遣医官,恐稍缓则失礼。
俄而批出王泾、马希古各追两官勒停,编管千里,希古五百里。
德寿宫刘确等四人并降两官勒停。
给舍缴驳,谓行遣太轻,纵未诛戮,亦当决配。
内批依奏。
决脊杖二十,配筠州
刘庆祖等复来议奉使
予以事目授之:「祖宗初时遣告哀,止是横行一员,必无礼物。
数日后即差谏议大夫充先朝遗留使,武臣副之。
今太上既不曾与金主通问,难作遗书。
兼与绍兴二十九年显仁皇后上仙特遣哀谢使事体不同,若作告哀礼信使,就携太上遗留之物,庶几两得。
又前据皇太后指挥犹未降出,今不可缓,盖祖宗时远不过五日内」。
二人云并待奏知。
戊寅,早,太上皇大歛,次百官入临。
午未挂服立重,皇太子暨某官以上入哭尽哀,上亲行奠酹礼。
绍兴七年太上亦拜于殿下,至是有司用寻常冬年生辰礼设白褥位于殿上。
起居舍人胡晋臣读祝文。
又哭拜讫,上还素幄。
皇太子以下进名奉慰皇太后,次移班向东慰上。
宰执前诣幄坐再拜哭慰,上号哭甚哀。
次移班慰皇后讫退。
刘庆祖等再来,前例遣使三番,予再三显仁例不同。
王相力言事干敌国,不可损他礼数,予:「名位既殊,礼则随之,未闻无故畏人而曲徇也。
彼亦有知,岂不晓今昔事体不同耶?
况泛使例是礼物金器二千两、银二万两,贺正、生辰半之。
若用许多礼物,国力何以堪」?
二人:「适御前谓告哀使可不用礼物否」?
予曰:「祖宗朝遣小使臣一名,可以无礼物。
今依例遣大侍从,又有副使,岂容虚拘」?
二人既去,复来:「上已许只用正旦、生辰礼物,馀续议可也」。
予又问尊皇太后事,二人:「只依故事一面令学士院降诏,但册宝既俟服除,今欲就诏书中作皇太后之意说过」。
予曰:「此甚不可,只用治平体例,令有司详具以闻」。
遂召当日学士洪迈草诏进入。
又理会五使事,予初检太祖改卜安陵例差山陵等五使,并具绍兴元年孟后攒宫差枢密李回、徽宗显肃懿节枢密孟忠厚、显仁差戚里吴益充总护使,桥道、顿递使各一员。
今太上事体至重,恐合差五使,取圣裁。
二人传旨:「累朝如何」?
予曰:「皆是五使」。
二人:「适得旨,若是如此,无可疑者」。
王相素受太常尤袤之说,以为攒宫不当置五使,似疑己当为山陵使,恐故事礼毕或去,而不知非前朝宰相,本自无嫌,遂厉声:「祖宗全盛,营陵西洛,乃差五使,今权卜会稽,只当差总护使。
且岁旱,民力何以堪之」?
予见其词色如此,未欲争竞。
二人归报,寻批出差伯圭充总护使,洪迈桥道顿递使。
予又令二人奏:「故事合差按行山陵使侍从内侍各一员,不知合差覆按否?
徽宗永祐攒宫曾差覆按二人」。
回云:「得旨既是旧例,固当并差,莫若就降指挥」。
予曰:「须俟按行有定论」。
已而批出萧燧、吴回充按行使副。
故事辰日忌哭,予令太常申省缴奏取旨,内批不得忌哭。
己卯,朝晡临如仪。
宰执就传法寺开启道场五日,就德寿殿下拜第一表,请皇帝还宫听政。
降诏尊皇太后
其初用「配媲乾元」,予语洪迈「配媲」二字未安,遂改作「顺则乾元」。
荧惑犯五诸侯
庚辰,朝晡临如仪。
听第一表不允批答,就拜第二表。
内批会庆圣节道场百官免赴,止令一面满散,前降常服指挥更不施行,闻洪迈曾入奏也。
太白犯填星。
辛巳,朝晡临如仪。
听第二表不允批答,就拜第三表。
上令甘昪传旨欲不用易日之制,如晋孝武、魏孝文实行三年服,自不妨听政,可商量所降诏旨。
但缞服久则坏,又难改造,可商量以闻。
既而有旨,未时奏事行。
百司云:「里面计会莫只用白衫否」?
予以绍兴十二年徽宗之丧,太常寺检会永昌陵故事,皇帝视事日去杖绖,服斜巾垂帽。
小祥日改服布四脚、直领布襕、腰绖、布裤。
今参酌,俟皇帝视事日,宰执奏事去杖,至小祥日去冠,馀官依此。
今既未视事,难遽改服,奏事遂不改服。
未时入奏事,上服缞绖,呜咽流涕。
奏早来丧服指挥,上曰:「司马光《通鉴》所载甚详」。
予奏:「《通鉴》载晋武虽有此意,后来止是宫中深衣练冠」。
上曰:「当时群臣不能将顺其美,光所以讥之,后来武帝竟行」。
盖谓王太后之丧,上不欲及太后字。
予奏:「记得亦是不能行」。
上曰:「自我作古,何害」?
予奏:「御殿之时,人主缞服,群臣吉服,可乎」?
上曰:「自有等降」。
予曰:「臣从君者也。
若或可行,则祖宗行之矣。
今乞令有司讨论,庶使四方知陛下之圣孝,自不必降诏」。
上曰:「指挥可也」。
又奏户部申明山陵支费钱物,上曰:「已令内藏库桩办,本储蓄,别无用处」。
予曰:「不足则封桩库当贴支。
绍兴二十九年显仁之丧,曾降诏并用慈宁宫钱物,仍约束诸道不得率歛进献。
今似不必降诏,只作指挥行下」。
上曰:「不须降诏」。
予曰:「当拟指挥进入,其间明言不侵户部经费及令诸道止进慰表」。
又奏:「奉使莫只遣告哀并持遗留物否」?
上欲遣两使。
予奏绍兴例难用,盖体面不同,且礼物太多。
乃议告哀使止用正旦体例,而遗留却依泛使倍之。
又奏:「祖宗山陵合差五使,今既用祐陵攒宫故事,止差总护及顿递使,缘前日不曾行出有司文字,四方末知本末。
今欲明降指挥,云攒宫已依绍兴例差官,所有礼仪、卤簿、仪仗使合与不合差置,令礼部太常寺讨论。
俟有司言不合差置,降旨依讨论到事理施行。
庶几中外知非朝廷之阙典」。
上然之。
上再三云:「外间事卿等甚留意,每事甚当」。
壬午下元节,朝临如仪。
听第三表不允批答,以台谏有文字乞少缓拜乞还宫听政表,内批依奏,遂未拜第四表。
是日,宰执五人就德寿殿命道士作黄箓,盖行首司道宫中之意,为内外诸司之倡也。
初入诣,凡筵殿拈香哭尽哀,宫中亦哭,次诣黄箓所拈香退。
刘庆祖、霍汝弼传旨付下显仁皇后送金国遗留物数,且云恐数目不尽,更取案牍参考。
予令学士院取旧本来,乃是金器二千七百两、二千两礼物,七百两精巧之物。
银器二万两,又有银丝合二十面,贮宝玉、乐器、玻瓈等物,其他象牙、匹帛、香药等不在数。
庆祖等云:「上意欲增告哀使,所赍礼物与泛使同」。
癸未,微雨,朝临毕拜第四表。
己卯以后日诣传法寺拈香,至是满散,依显仁皇后例进奉纸缯等物。
午未殿攒,上亲行礼,台谏侍从已上入陪位于几筵殿下。
上自素幄哭,升殿奠酹如仪,内外皆哭。
何澹读祝文。
既而移班进名奉慰皇太后、主上及皇后
继闻宫中大哭,必是上慰皇太后也。
刘庆祖等又来传旨云:「今次告哀使既增物如泛使,所有遗留物亦如旧数,更与金二千两、银二万两,其他皇太后已安排了。
但以螺钿合代银丝,无乐器,以玉器、玻瓈等代,仍不用锦绫。
素馨沉速,易以他物可也」。
甲申,微雨,免临。
素幄奏事,上再三劳诸人凡事区处详审,且云太上皇帝丧事,内库已准备五十万缗,封桩拨三十万缗。
又云平江和籴米且休,盖桩积米尚多,留钱支用。
予奏:「外间别无紧急文字,惟江东赖提举官谢深甫任赈济之责。
初七日有奏,乞就差池倅赵彦厉、乐平王斐,不妨本职,分头管干
今日不敢进呈,欲批作初七日依」。
上可之。
听第四表不允批答。
乙酉,朝晡临,拜第五表,乞还宫听政。
是晚,人使至仁和馆。
初乞引明道故事令侍从等议人使到阙之礼,众议乞用二十三日德寿宫丧次引见。
上先已宣谕二十一日二十八日皆是太上斋七,必须过宫,正合见辞日分。
至是刘庆祖、霍汝弼国信所通事王舜臣申状,备载十七日晚舜臣语北引接虞用康云:「皇帝在丧次,如何敢奏人使见辞事?
兼你来是贺礼,如何敢受」?
用康云:「我使副曾说皇帝在哀次,如何讲贺礼?
若不受,天下人道是——」又云:「若便发回,俺何以全天下生灵?
料皇帝今既已成服,俺使副是持贺礼来,断不敢行。
不若以公牒说此意,俺便有执据,所得分物与不与在你。
若此一段了,望密来谢。
大使晓了肯如此,只是副使女直有些拗,若在朝见前发回甚好」。
上见此,令二人持一幅示宰执,欲遣知閤入驿谕虏使,其辞云:「得旨宣谕使人:主上尚留德寿宫丧次,难行贺礼,使人且归(此四字上亲笔。)
所有见辞并回程沿路等例物并合给赐,来日进发」。
上又批云:「并附奏叔大金皇帝:将来正旦缘在服制,不敢讲礼,望免遣使人」。
即与诸公作回奏云:「上件事体甚重,此间掌仪与彼接引一时问答难便据凭。
若令知閤作得旨宣谕,彼或未顺,难以回护。
臣等辄别拟事目,且令馆伴就议。
其在馆日分一切如旧,庶几少休徒驭,但不敢作筵宴及出城观看。
所有回程给赐及免遣贺正,续次谕旨未晚」。
初,接伴赵善悉、韩侂胄皆言金使恭顺,初闻太上之讣,闭船号泣,戒三节人毋得饮酒歌呼,且道掌仪辈语,谓渠调停得七八分肯归。
又谓曾遣使贺高丽,值其国母之丧,亦便发回。
大珰辈欲以为功,遂达圣听。
善悉等又云:其下谓太上皇帝与我皇帝专主和好,语颇有味,往往不以告也。
正使田彦皋,见任河中府,年六十八岁,尝接伴范成大,极有文学,借吏部尚书以来,副使完颜琥。
丙戌,朝晡临。
人使入驿。
京镗遣人谕以皇帝在丧次,难以讲礼。
彦皋等答云:「在常州太上皇帝升遐,既难讲礼,即合发回,却蒙依程限取接。
居丧系是宋国事,便不接书,恐于礼未当。
缘别无执据,若得馆伴所备细公文,即便回程」。
既而二珰遣人传旨馆伴,令就宰执处商议来日传旨并公牒事宜,议定具本进呈,令馆伴且在宰执处等候处分。
即与诸公回奏,未敢具草,容来早面奏。
丁亥,小祥祭奠,上亲行礼,奉慰如仪。
既退,五品以上去杖绖,服四脚帽,就素幄奏事。
上未变服。
予奏:「陛下圣孝过哀,犹未御初祥之服,臣等不胜忧惶,乞俯从礼制」。
上流涕曰:「大恩难报,情所未安,俟过大祥商量」。
奏:「引见人使,昨已议定,而御前降下掌仪王舜臣所申,可凭信否」?
上曰:「北人直,必不妄」。
众人云:「小人传言,往来多有增损及遗忘,欲令馆伴自过位与北使商量」。
上曰:「须是馆伴相见」。
予奏:「昨日传旨,令馆伴发公文与北使回,似乎太遽,须先得北使牒,然后回报」。
上曰:「极是」。
徐观圣意,似无他,因奏云:「恐须一见」。
上曰:「彼欲见,当从之」。
予曰:「国书如何」?
上曰:「既见,如何不受书」?
戊子,早赴朝临讫,驾回,内服缞绖,坐逍遥辇,四旁裹以绢素。
己丑,会庆节假。
先有旨免明庆满散行香,洪迈入奏而有中批。
已而雨作沾湿,免德寿宫入临。
庚寅,赴德寿宫朝临毕,回赴奏事,服所服入和宁门,中官引就后殿东廊,设素幄,上缞绖如故。
三省密院同呈毕,王相又及使人引见事。
上曰:「不须理会,明日行入局」。
是晚微雪,馆伴奏北使来早行。
上径批依。
既而来申省云:「除已恭依圣旨施行外,合行申审」。
予语吏云:「既已施行,何审之有」?
退其状,改作「依条合行申审」,而削去「施行」数字,因与诸公再缴奏。
上自批云:「自合依已降指挥施行」。
是晚,密赐北引接虞用康等二人各银一百两,又闻密赐凡见辞等例物尽以与之,三节皆不及,以其往来主议也。
辛卯德寿宫朝临毕,归作降圣节假前日批付密院,奉皇太后圣旨,差甘昪提举德寿宫
又降旨差提举钦奉太上皇帝几筵。
李舍人巘先缴奏,中批云:「不敢违皇太后圣旨,难以依奏,可日下书行」。
给事中王信又缴密白黄。
问李唐宗子人材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四、《诚斋策问》卷下
人材之在天下,犹木之藏于山,珠之藏于渊也。
大者为楹,小者为桷,工师之采于山者未见其有穷;
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后人之得于渊者未见其有匮。
人材之生斯时,顾人君所取何如耳。
取之于世胄,世胄固足以得人;
取之于寒畯,寒畯亦足以得人。
取之于梦卜,取之于鱼盐,取之于负贩耕筑,无不足以得人,又奚见其有所用而无其人哉?
昔者西汉取人于贤良,故其一时人才,有为一世纯儒者,有通达国体者,有为国远虑者,有中兴有声者,皆贤良中人也。
李唐取人于词章,故其一时人才,有操守坚正者,有忠直卓然者,有论疏议谏皆本于仁义者,有言论骨鲠直道进退者,皆词章中人也。
赵文子取人于管库,而七十之管库不负于所举;
崔贻孙取人于亲故,而八百之亲故不失于所除。
人才之生斯时,无有穷也如此,又况皇帝宗胄,派润于天源,芳传于玉叶,其资禀之卓越,性衷之温粹,人才都会之地,人君取而用之,正宁患其不足以得人耶?
明问所谓李唐宗子得人之多,其理固如是乎。
盖尝即景文所书之传而观之,如李勉之鲠亮廉介,李石当轴风挠,此其忠义之过人也;
李贺之七岁能词章,李白之十岁通诗书,此其警敏之过人也;
李亮之陈疏而多所裨正,李汉之言切而多所补救,道坚之清白著称,景俊之轻财笃义,此其节概之过人也。
都督河南而政不苛细,有如适之;
检校雍州而发摘奸伏,有如崇义
都督而所在称治,有如李湙之;
江州而美政见褒,有如李亶
其能于官者如此。
闺门修整,有如元加;
赈恤甥婿,有如李巘
执父丧而亲友不复识者,有如适彦;
居母丧而家人不见言笑者,有如伯高
其孝于家者如此。
以至李祎之拔地千里,孝恭之令畅南海李皋之单骑造垒,宗道之百骑入贼;
与夫复平蛮落如夷简,转劳诸军如李谊,飞矢著身而益励,流血污袂而不告,拘留于突厥颉利而不屈,如李淡、李瀛之徒,愚皆能为执事历言之。
切以为操斧而入山者,长短大小必有所取;
没身而赴渊者,玓瓅璀琲必有所得。
选用宗子得人,盖亦效之必至,无足疑者,姑置勿论,愿为一说以献。
善言事者必推其成事之由,善论治者必迹其致治之目,善观人君之得人者亦必原其所以得人之方。
是故选用宗子而不以教养先之,吾未见其能底成人之效也。
昔日成周盛时,大司乐之所教,小胥之所师,师氏、保氏之所诏,有诗书礼乐以训之,有德行道艺以迪之,所以教养宗子尤为备至,故其材之成就,取而用之,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凡有茅土,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彼其得人之效,视李唐岂不相千万哉?
我国家圣子神孙,本支百世,方且如葛藟瓜瓞之绵绵,则固不患于乏人。
苟能适其才之高下而因任之,将见得人之盛跨周而轶唐。
愚愿以教养为先,不识执事以为然否?
恭题直学士院所赐御笔 其一 留正少师建康府赵汝愚右丞相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一
绍熙五年待罪西掖,兼直学士院,际遇主上龙飞之初,书诏填委。
翰林学士李巘去国,新除中书舍人陈傅良未至,臣以非才当内外制,斤斤幸无阙事。
一时册后封拜加恩等,皆次第而举。
八月二十七日忽蒙宣召,不知为何事。
入院而御笔至,亦不闻知。
既启御封,留正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汝愚右丞相
故事,命相必设金銮殿词臣面受圣语。
是时主上犹御重华宫,仍锁南内翰苑,故以御笔赐臣。
二者皆有训辞,而汝愚者尤详,遂具载于二制中。
退不敢以语人,读者往往不知所自也。
九月二十三日,伯圭加两镇节度使
十月八日,以季秋淫雨,罪己降诏。
庆元元年正月八日汝愚特进,依旧右丞相
十三日,师夔除开府仪同三司
四月四日余端礼右丞相
臣千载幸遇,猥以陋之词视草摛文堂,录本例留院中。
臣得珍藏宸翰,以为家宝。
未遑勒之坚珉,谨斋祓装褫,以传子孙。
仍识岁月大概于右。
赵忠定公家书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攻愧集》卷七六、《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七
丞相忠定公魁多士,登馆殿,侍经帷,帅全蜀,知贡举,皆本朝天族之所未有。
受知孝宗,擢登从列,又留以遗光宗。
两朝眷渥,特寘枢府,引故实力辞,至于五六。
重以御史之有言,又列高宗圣训以为据,而诏旨弗俞,寻知枢密院事
绍熙五年七月甲子,既成翊戴之功,拜右丞相
翰林学士李公巘所草麻制已行,三命而偻,终遂牢辞,改枢密使
至八月二十八日,钥时以西掖直学士院,主上犹在北内,忽蒙宣押御笔:「留某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建康府
赵某宗姓之贤,伟然忠实,太上体寿皇图任之意,擢贰机衡。
肆朕继承,厥功为大。
俾居宰路,控避莫回。
殊咈眷怀,尤辜舆望。
朕惟不胶者卓,维时之宜。
今政令未孚,水旱间作,得一贤佐,度越拘挛,万几实繁。
其遂我相,可除右丞相」。
词臣苟得君上一言,敢不具载?
况承宸翰详密如此,何敢不以屡书并草两麻?
丞相制有云:「寿皇咨其切直,屡敷心腹之言;
太上察其笃诚,径委股肱之寄。
擢居宥府,密赞筹帷。
逮予有兴,厥功尤大」。
又云:「亟颁诏綍,俾践台符。
何循墙之过勤,致反汗而中止。
既辜舆望,殊咈眷怀」。
又云:「矧今政令之未孚,复多水旱之间作。
是图贤佐,以赞繁机。
越彼拘挛,不胶者卓矣;
置于左右,亦职有利哉。
非为朕私,其遂我相」。
盖具载上语也。
比岁不知者以钥为褒称太过,谨不敢辩。
云汉之章,至今宝藏。
然则丞相之进用本末大略可考矣。
公之长子太府寺丞以家问示钥,敢详书之。
若其戒从子初仕数端,真可以为世范云
封事绍熙二年十一月1192年11月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止斋先生文集》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一介疏远,才不逾众人,而多病早衰,齿发颓变,久无荣进清显之望。
间者将指湖湘,罢弗胜任。
尝上奉祠之请,乞便医药。
不谓陛下过听,不以臣为不肖,归以畿节,留之郎舍,赐对便殿。
初无建明,而天颜开怿,玉音温厚。
曾不数日,擢贰册府
又未几,用以为皇子嘉王府赞读官,极一时儒者之遇。
臣诚不自意陛下待之甚宠也,不胜大惧,无以塞遭值之责。
日夜思念,独有与二三僚友共秉一意,为大王道古今父子君臣之际,人之大伦,天地之正义,以成孝敬,长恩爱,无负任使之意,死且不朽。
盖尝读书,至《文王世子》之记曰:「文王朝于王季者日三,鸡初鸣,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侍之御者:『今日安否何如』?
内侍曰:『安』。
文王乃喜。
其有不安,则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则必反覆为王诵之,曰:是可以为法。
事亲若文王,则受命作周,本支百世,功德见于雅颂。
愿王慕之仿之,勿以为不可及也。
汉戾太子之传曰:「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
则亦必反覆为王诵之,曰:是可以为戒。
事亲如汉太子,则交兵阙下,父子不相保,而望思归来之台,天下悲之。
愿王警之惧之,勿使万一有此也。
赖天之灵,社稷宗庙之福,而大王姿禀纯明,嗜好鲜少,不自贵倨,喜亲书生,每得僚佐危言极论,则深信而不讳忌。
至若周之所以得,则歛衽加敬;
汉之所以失,则嚬蹙不忍闻也。
迩者王誉日彰,人心日附,臣与二三人者窃相欣贺,以为陛下有子,国家无疆之休也。
今窃有惑焉。
会庆诞节,陛下阙上觞之礼而弗讲;
长至大会,陛下复阙称贺之礼而弗讲。
群臣迫怵,妄窥圣意。
臣固知陛下自违豫以来,虽及康复,尚弗便于乘舆而怯风霜。
虽然,非所以为训也。
何者?
区区陈说,无过口耳之感,必不能胜躬行之化。
汎观往古,无过纸上之习,必不能如家传之法。
今陛下上亏三宫之欢,而下责小臣陈谊于冢嗣,以庶几寡过。
则虽抱血诚之忠,未见其补,将以逃斧钺之诛而已。
楚王有言:「人之爱其子者,亦如余乎」?
陛下以国家无疆之休托在一子,宜如何爱之?
而偶不察夫所以仪刑之道如此,顾使讲读皆为空言,名曰辅导,安用臣等?
此所以痛惜此举动非所以为训也。
臣以多病早衰,齿发颓变,久无荣进清显之望,方申祠请,以便医药。
不忍默默,昧死为陛下一言,以冀省悟。
伏纸流涕,不知所云。
是时《寿皇圣政》书成,已降指挥十一月十四日进呈,忽长至日驾不出,宰执以下不胜忧惧。
是日,却付出《圣政序》,内翰李巘献之所撰也。
翊日,丞相进呈,上云:「可别令人撰入」。
既进入,宸翰遂出,于是过宫。
从祀高宗庭省劄淳熙十五年三月十七日 南宋 · 宇文价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七
大中大夫、试兵部尚书侍讲、兼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宇文价翰林学士正奉大夫知制诰侍讲、兼修国史洪迈通奉大夫、权刑部尚书侍讲、兼太子詹事葛邲中奉大夫、权工部尚书知临安府韩彦质,降授朝奉郎、试尚书户部侍郎叶翥中奉大夫、试尚书刑部侍郎刘决瑞,朝请大夫、试给事中修玉牒官王信大中大夫中书舍人详定一司敕令陈居仁中大夫、守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李巘朝散郎、试右谏议大夫谢谔朝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吴琚朝奉大夫权尚书吏部侍郎章森中奉大夫权尚书兵部侍郎林栗朝散大夫、守起居舍人太子侍讲郑侨
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令臣等详议高宗圣神文武宪孝皇帝祔庙配享功臣者。
恭惟高宗圣神文武宪孝皇帝天锡勇智,绍开中兴。
拨乱之勋,同符于艺祖
揖逊之德,光媲于唐尧。
一时将相名臣,著在彝鼎,宜列侍太室,序于大烝,丕昭隽声,式协旧典。
伏见故宰臣太师、秦国公谥忠穆吕颐浩,再登鼎司,能断大事,主盟义举,取日虞渊,讫于瀛海无波,复安宗社,艰难之际,厥功茂焉。
特进观文殿大学士谥忠简赵鼎,智虑湛明,学识醇固,北边受敌,力赞亲征。
国本未正,建万世之长策,望实高劭,斯民具瞻。
太师蕲王谥忠武韩世忠,身更百战,义勇横秋,建炎勤王,投袂奋发,连营淮、楚,虎视无前,名闻羌夷,至今落胆。
太师、循王、谥忠烈张俊,策翊霸府,披荆棘以立朝廷,禦侮鄞川,靖寇江左,功名之盛,溢于旂常,而秉心忠勤,始终一节。
四人皆有名绩,见称于世,宜如明诏,伏请并配享高宗庭。
谨议(《忠穆集》卷八。又见《中兴礼书续编》卷一三,《宋会要辑稿》礼一一之九。第一册第五五九页)